什麼樣的孩子,表現出情商低?
我們說的情商,是指情緒智商。
所謂低情商孩子,通常表現為:
我曾看過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的一段演講,她提到:
自我意識很差,嚴重依賴父母;
說話和做事時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,經常大發脾氣;
心理承受能力差,受不了一點打擊,經常大哭,對生活感到悲觀絕望;
總喜歡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,推卸責任,做事怕困難,膽量小;
處理人際關係能力差,應對焦慮能力差,生活無序,愛抱怨。
圖片來源:電視劇《小歡喜》
如果孩子偶爾有這種表現,可能是一時的情緒問題。
但經常性、持續性的有以上表現,我們就需要及時給孩子更多的幫助和引導。
而如果自我激勵能力比較差,被騙、被批評、被指責、遇到各種挫折的時候,孩子就容易走極端。
這些應對危機的能力,都屬于情商的范疇。
情商低的孩子
背後都站著什麼樣的家庭?
1、不關心、不回應孩子的情緒
表現形式:當孩子向我們表達情緒時,我們覺得「他不過是個孩子」,這一點也不重要。尤其是在孩子表達負面情緒的時候,當孩子做了一個噩夢醒了之後大哭,父母會對他說:「這有什麼?」
很多父母不重視關心孩子的情緒,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,更關注成績。
在一些留守兒童家庭中,這種現象更明顯。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,父母甚至覺得不去回應,孩子慢慢就會「好了」。比如孩子哭的時候,你不理他,他慢慢就會不哭。甚至有些父母覺得,消極情緒對孩子是有害的,試圖去轉移孩子的情緒:
「你不要哭,不要哭!」,或者是試圖去逗笑一個哭的孩子。
不回應孩子的情緒,容易導致孩子變得更加消極,更加不愛表達自己。
而且,孩子不表達情緒了,並不是「好了」,只是他長期得不到回應,于是收起自己的情緒。
他們的情緒會壓抑在心中,找不到出口。
約翰.戈德曼形容這些得不到情緒回應的孩子:
當他們因為害怕、悲傷、憤怒而大哭時,他們經歷到的是更多的害怕、傷心和憤怒。
約翰.戈德曼推薦解決辦法:
關心孩子的情緒,及時回應孩子,並給予孩子安慰。
孩子就會知道情緒是可以找到出口的。
他可以從你的回應中學會調節、排解自己的情緒。
2、不和諧的夫妻關係
表現形式:夫妻之間經常吵架,甚至輕蔑對方,惡語相向。
父母關係的好壞決定著孩子情緒的健康。
不僅僅是離婚會讓孩子覺得痛苦,父母之間的敵視、輕蔑,也會讓孩子感到痛苦。約翰.戈德曼對有子女的家庭進行觀察和試驗,發現:
婚姻中的衝突,對孩子的身體健康、情緒健康、社交能力都產生深遠的影響。
圖片來源:電影《馴兔記》
即使是嬰兒階段的孩子,也會因為父母之間的緊張氛圍變得緊張和不安。
衝突的家庭氛圍,孩子不愛表達情緒,容易變得焦慮、內向、抑鬱。
約翰.戈德曼推薦解決辦法:
夫妻之間吵架,可以抱怨,但不要批評、攻擊對方的人格。
✔抱怨:「你經常打遊戲,不幫我照顧孩子,這樣我真的很累。」
✖批評:「你明知道我既要照顧孩子,又要做家務,還自己一個人打遊戲,你真是太自私了!」
3、父母說話帶刺,不顧及孩子感受的家庭
知乎上有個問題是:低情商的父母,會給後代帶來多大的影響?
一位網友的回答,獲得了非常高的贊。
他舉例說起自己家庭的聊天模式:
這種對話模式,在他的家庭中持續了 20 多年。
圖片來源:電視劇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
他說:「最直接的影響是除了迫不得已,我會避免和他們交流。」
但同時,他又成為了父母的翻版,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,與身邊人交流,都極盡尖酸刻薄之能事,完全不考慮對方的心情和感受。
完全不懂得去思考對方的言外之意,只顧把自己肚子裡的話說出來。
其實很多時候,生活中也能觀察到這種現象。
我們感覺到這個孩子情商低,其實他的性格和人際交往模式,都是原生家庭的翻版。
4、給孩子的行為貼標籤
表現形式:當孩子沒做一件事的時候,對他說:「你怎麼這麼懶?」當孩子做錯一件事時,說:「你怎麼這麼笨?」
懶、笨、膽小、自私等等,這些都是我們給孩子貼的標籤。
我始終記得有一位諮詢我們怎麼給孩子英語啟蒙的媽媽,當我告訴她方法之後,她說:
「我們家做不到這樣,我家孩子特別沒耐心。」
當我告訴她,有一些家長已經用這樣的方法,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之後,她連忙說:
「沒法跟別人比,我家孩子很笨。」
這些不被父母尊重的孩子,他們表現出更大的壓力,更多行為上的問題。
那是不是父母不能表達憤怒呢?並不是。
當孩子做了錯事,父母怎麼和他們溝通呢?
約翰.戈德曼推薦解決辦法:
批評孩子的行為,不要批評他們的性格/品德。
當孩子表現出不好意思和陌生人交流時:應該說:你說話聲音大一點,大家才能聽懂你的意思。
而不是:你怎麼這麼膽小?